一抹紅,走遍大村小寨;一個本,收集村情民意;一個包,裝滿惠民政策…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三都自治縣98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和7支黨建服務工作隊、105個村(社區)“兩委”班子共1335名網格員,對全縣所有村所有農戶進行網格化管理服務。
寒來暑往,網格員用腳步丈量責任,用行動踐行初心,為群眾排憂解難,在“小網格”托起了群眾“大幸?!?。
今年中秋節,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村委會副主任梁恩林提著月餅和香蕉,前往半山腰上看望年過七旬的五保戶白紹幺。灶臺邊,梁恩林一邊向白紹幺的堂兒媳詳細了解老人近期的身體狀況,一遍遍囑咐其多給予老人關心和照顧;一邊給老人剝香蕉、遞月餅。老人一邊吃著東西,一邊發出“咿咿呀呀”聲音,表達自己的喜悅。
“老人沒有自理能力,也不會說話,給他穿衣服、收拾大小便是常有的事?!绷憾髁终f。
今年3月,梁恩林開始包保交梨村6組、8組,情況特殊的白紹幺成為他重點關注的對象?!八拖裎覀兗胰艘粯?,經常來看老人。有時候還會叫上村醫給老人檢查身體,有他我們很放心?!卑捉B幺的堂兒媳說。
日積月累,梁恩林用一顆真誠的心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,成了群眾眼里的“貼心人”。
坐了一會兒,白紹幺示意起身出去,梁恩林便攙扶著他走到家門前的樹下納涼。水泥臺階上,梁恩林陪老人靜靜地坐著。微風徐來,梁恩林伸手將老人嘴角的月餅碎屑抹掉。兩人相視一笑,其樂融融。
近年來,三都自治縣積極總結“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”經驗,按照“明責、減負、增效”要求,對基層網格進行改革和重塑,形成基層黨建、鄉村振興、社會治理、安全生產、民生保障“五張網”融合為“一張網”的管理新格局,從源頭上避免多頭調度,激發了網格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,逐步實現“治理重心沉下去,治理能力提上來”目標,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
“孃,你上次住院的錢得報銷沒?”“奶身體不好,你買的梨子不要放冰箱,不然奶吃了要生病”……在周覃鎮幸福社區里,駐村干部張春梅逢人便嘮叨幾句。
來到長期臥床的韋大娘的家門口,敲門無人應答后,張春梅趕緊撥打韋大娘兒子吳華整的電話。得知吳華整剛出門,大娘剛睡下,張春梅懸著的心才放下。翻開張春梅與吳華整的通話記錄,最近4天兩人通話記錄多達22個。
“前段時間,我想給自己的魚塘申請特惠貸,小張幫我忙前忙后。沒過幾天,我和母親相繼生病,我在醫院期間,小張一直替我照顧母親,每天打電話告訴我母親的情況,關心我的病情?!闭f起張春梅對母子倆的幫助,吳華整言語間盡是感謝。
在張春梅的幫助下,吳華整的魚塘申請了5萬元特惠貸。目前首批4萬余尾魚苗已投放,預計明年清明節上市銷售。
待群眾如家人,用心聆聽群眾心聲,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事,為鄉村謀振興、為群眾謀幸福,三都的網格員們扎根基層,書寫著動人的光陰故事。(通訊員 吳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