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5日晚,貴州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閉幕。
省殘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。今年,是貴州省歷屆殘運會中規模最大、人數最多、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。
這是一個將“不可能”變為“可能”的賽場??床灰?,可以打乒乓;聽不到,也可以投籃球;失去手臂,亦可以水中遨游;裝上假肢,還可以迎風奔跑。
不少殘疾人運動員,首次進入大型競技賽場。近一周的賽事,隨處可見生命的不屈與綻放。
競賽場地隨處可見“別樣人生,同樣精彩”這句標語
“我有了自己想走的路”
一聲哨響,9歲的蔡宗峻躍入泳池賽道,奮力游向終點。
自3年前遭遇車禍,他總下意識將殘肢藏在衣服里。而在水中,他盡情揮展雙臂,仿若新生。
蔡宗峻生于貴州畢節黔西市洪水鎮長堰村,父母外出務工,他常年與祖輩生活。今年夏天,蔡宗峻入選畢節市殘疾人游泳隊。兩個月的集訓,讓他體格健壯不少。教練們也夸他“水感好、悟性高,未來可期?!?/p>
“我有了自己想走的路?!辈套诰粝?,以后能站上世界舞臺。
10月13日,蔡宗峻參加S8級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比賽
“運動,是康復健身的重要手段?!倍啻螖孬@全國性殘疾人乒乓球競賽冠軍的郭光榮說,長期不懈的體育鍛煉,使其身體原本失去的功能得以恢復。
郭光榮15歲時因患類風濕關節炎幾近癱瘓。24年前,他首次參加貴州省殘運會,教練背著他進入賽場;如今,他成為畢節代表隊旗手,在開幕式上昂首闊步。
連續6屆征戰省殘運會賽場,實力愈發強勁,離不開郭光榮自身的拼搏。同時也體現了近年來貴州省殘疾人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。
2018年以來,貴州省殘疾人運動員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84枚、銀牌194枚、銅牌163枚,超2項世界紀錄,破4項亞洲紀錄,破12項全國紀錄,為中國爭得無上榮光。即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2023年亞殘運會,貴州省共有14名殘疾人運動員入選中國殘奧代表團,將參加羽毛球、游泳、射擊3個大項的比賽。
追夢路上,他們與常人并無不同,他們也能活出精彩人生。
盲人參加田徑賽,需一位助跑員引跑。他們之間僅靠一條手帶牽引。
“這是一場沒有失敗者的比賽”
此屆省殘運會的最美風景,更在比賽之外。
10月11日,聾人籃球賽女子組貴陽市對戰黔南州。角逐激烈時刻,一位女球員險些摔倒,對方球員下意識伸手相扶;
10月14日,身患侏儒癥的袁燁瑋對戰世界級羽毛球冠軍歐偉。比賽結束,歐偉快步上前,微微彎腰,與袁燁瑋握手,向這位賽場新人點頭微笑致意。
他們是對手,更是朋友。當競技逐漸摒棄“金牌至上”,殘疾人體育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。
角逐激烈時刻,她險些摔倒,對方球員下意識伸手相扶
“這是一場沒有失敗者的比賽。參賽即是勝利?!绷P水市乒乓球協會副主席陳至綦說,近年來他見證了太多殘疾人運動員的“蛻變”。他們從最開始的自怨自艾,逐漸變得積極向上、意氣風發,積極融入社會。
“東道主”六盤水市始終以殘疾人運動員的需求為第一考量,努力創造安全、便捷、舒適的環境,為殘疾人運動員的比賽、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:舉辦各項賽事的涼都體育中心,對所有進場通道進行無障礙改造,無一處門檻;運動員更衣室至比賽場地,全部鋪上防滑板;7家省殘運會接待酒店,均設有無障礙坡道、無障礙電梯以及無障礙坐便器。
氣候上的“涼都”,是服務上的“暖城”。
志愿者向運動員們揮手告別
此外,六盤水市還組織410名志愿者,其中20名為手語志愿者,并針對特殊運動員實行“一對一”全方位服務。
“因為朝夕相處,才知他們的成績來之不易?!眮碜粤P水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手語志愿者任希希說,與其說是志愿者溫暖服務著運動員,不如說是運動員們的堅韌不拔和積極樂觀溫暖著大家。
步入賽道,他們都是奔跑在光里的英雄
以體育之名超越體育
吳勝茂與陳霞,貴州省羽毛球賽場的“神雕俠侶”。
吳勝茂夫婦皆供職于黔南州荔波縣文化和廣電旅游局?!八麄兊娜松袃蓚€舞臺,一個面朝世界,一個面對故鄉?!辟F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教練車軍告訴記者,吳勝茂夫婦多次在世界級、國家級殘疾人運動賽事上拿獎,沒有比賽或集訓時,他們就在當地從事羽毛球教學工作。
車軍認為,吳勝茂夫婦不僅將體育精神更好地傳遞到基層,還為更多殘疾人樹立了榜樣,讓他們看到未來的另一種可能,“通過體育健身,鼓勵殘疾人走出家門、贏得自信、創新創業?!?/p>
以體育之名,超越體育。目前貴州省多種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基本形成,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廣度前所未有。據統計,全省在機關、事業單位、國有企業就業殘疾人達1.97萬人。截至今年8月底,全省勞動年齡段內持證殘疾人68.52萬人中已就業45.1萬人。
拋球、拍擊球,他一只手足以完成
今年9月,貴州省殘聯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省財政廳、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郵政管理局、省鄉村振興局、農行貴州省分行八部門聯合印發《貴州省加大對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工作力度的若干措施》,22項舉措,致力于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。
本屆省殘運會有這樣一句標語:“別樣人生,同樣精彩?!边@是對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贊許,也是對貴州殘疾人事業取得成就的最好詮釋。在貴州,一個包容性和殘健融合的社會正在加快形成,殘疾人和健全人共同攜手,走向未來。(記者 李思瑾 楊昌鼎)